齒輪泵的工作原理
1、內嚙合齒輪泵如何工作,有什么特點?
內嚙合齒輪泵工作原理是:一對相互嚙合的小齒輪和內齒輪圍在側板上的密封體積,用齒嚙合線分割成兩段,在傳動軸帶動小齒輪旋轉時,輪齒脫開嚙合的一面封閉容積增大,為吸油腔;輪齒進入嚙合的一側密封容積增大,為吸油腔。
2、哪些是齒輪泵的液壓徑向力,有哪些平衡措施?
齒輪泵的液壓徑向力:齒輪泵工作時,作用在齒輪外圓上的壓力是不均勻的,排油腔和吸油腔齒輪外圓分別承受著系統的工作壓力和吸油壓力;在齒輪齒頂圓與泵體內孔的徑向間隙中,可以認為油液壓力由高壓腔壓力逐級下降到吸油腔壓力。這兩個液壓組合所產生的合力,等于給齒輪一個徑向不平衡作用力,從而使齒輪和軸承受載。在大的工作壓力下,徑向不平衡力大,嚴重時會引起齒頂與泵體接觸而產生磨損。
3、齒輪泵如何工作?
齒輪泵工作原理:兩嚙合的輪齒將泵體、前、后蓋、齒輪包圍的密閉體積分成兩部分,輪齒進入嚙合的一面密封容積減小,通過壓油口排油,退出嚙合的一側密封容積增大,經吸油口吸油。
齒輪泵結構:一對幾何參數全部相同的齒輪(齒寬為b,齒數為z)、泵體、前后蓋板、長短軸。
齒輪泵的分類:利用齒輪嚙合原理開展工作,按嚙合形式分外嚙合齒輪泵和內嚙合齒輪泵。
4、何謂齒輪泵困油現象?有什么卸載措施?
齒輪泵困油現象產生的原因:當兩對輪齒同時嚙合時,它們之間會形成與吸、壓兩個油腔都不相通的閉死容積,這一閉死容積隨著齒輪轉動的變化而變化。
困油現象的危害:閉死容積由大變小時油液擠壓,導致壓力沖擊和油液發熱,閉死容積由小變大時,產生氣蝕和噪聲。
5、齒輪泵哪一部分漏出,如何采取間隙補償措施?
齒輪泵的泄漏部位:主要是端面漏油、徑向漏油和齒齒嚙合漏油。泄漏率80%~85%。
補償器:端面間隙補償采用靜壓平衡措施,在齒輪與蓋板之間加一個補償件,例如浮動軸套或浮動側板,在浮動件背面引入壓力油,使作用在反面的液壓力稍大于對液壓力的影響,其差值由一層很薄的油膜承受。
齒輪泵的維修與保養工作:
1、齒輪泵注意絕緣電阻,長期擱置不用的或在潮濕環境中使用的電動抽液泵,使用前要用500伏兆歐表測量繞組的絕緣電阻。如繞組與電機殼間絕緣電阻小于7兆歐時,對繞組進行干燥處理。
2、注意保存電動抽油泵應放于干燥,清潔和沒有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。
3、保存好每零件和調換相同零件,在拆檢齒輪泵時,應保存好每個零件,要特別注意隔爆零件的隔爆面、拉毛包括絕緣襯墊及套管不能使其損傷,如有損壞,調換上新的相同零件,不可以采用低于原材料性能的代用材料或原有規格不符的零件,裝配時應將所有零件按原先位置裝好,不能遺漏。
4、經常加脂,電動油桶泵為運轉,潤滑脂易于揮發,故使軸承處的潤滑能保持清潔,并注意添換。
5、齒輪泵經常檢查維修,電動油桶泵應經常檢查,維修,須檢查電源線:內接線,插頭,開關是否良好,絕緣電阻是否正常,刷尾座是否松動,換向器與電刷接觸良好,電樞繞級擴定子繞組是否是有適中斷路現象,軸承及轉動零件是否的損壞等等。